工业机器人
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,它能自动执行工作,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。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,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,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。
工业机器人热度走势图
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,工业机器人业务表现亮眼
拓斯达(300607)
事件:公司发布2018年年报,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1.98亿元,同比增长56.73%,归母净利润1.72亿元,同比增长24.49%。扣非后净利润1.56亿元,同比增长23.32%,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.15亿元,同比增加1483%,现金流状况大幅改善。
收入端继续保持快速增长,工业机器人业务表现亮眼。2018年公司各项业务都保持良好发展势头,分结构来看,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实现收入7.05亿元,占总营收的58.88%,同比增长62.06%,机器人相关业务营收占比持续上升,综合毛利率36.11%,基本与去年持平,三费率整体提升1pct,其中主要来自研发费用率的提升。
继续加大研发投入,提升核心竞争力,现金流状况大为改善。从2016年、2017年的2,019.08万元、4,345.90万元到2018年的6,795.81万元,研发投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从4.66%提升到5.67%,研发投入金额逐年增长。自主研发并掌握了工业机器人核心控制技术及视觉算法,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。重视应收账款的回收和风险控制,2018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.15亿元,相对2017年的0.07亿元同比增加1483%,现金流状况大幅改善。
机器人换人大势所趋,宏微观数据向好,公司核心业务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。2018年工业机器人景气度下滑,但长期来看,机器换人大势所趋,行业向好发展趋势不变。3月以来宏微观数据出现回暖迹象,制造业PMI重回荣枯线上方,制造业景气季节性回升,同时伯朗特的机械手和工业机器人出货量扭转了连续13个月的下降趋势开始转正,预期随着经济逐步筑底企稳,下游资本开支逐步加大,通用设备行业也将大幅受益,拓斯达的核心业务工业机器人及系统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。
央地一揽子政策直击工业机器人产业短板
工业机器人迎来新一轮政策利好,落点直击行业应用和技术短板。据统计,河北、江苏、西安等多地出台机器人产业行动计划,明确面向汽车、电子、电力装备等领域加强工业机器人应用;安徽、浙江、天津等地在今年地方两会上提出应用具体目标。央行近期也指出,鼓励金融机构推动融资等业务创新,强化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短板的支持力度。业内专家表示,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持续拓展,正进入提档加速关键期。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4.8万台(套),比上年增长6.4%。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政策规划处处长左世全向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透露,预计到2020年,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近100亿美元;加上系统集成服务在内,预计市场规模将超300亿美元。
但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与国际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。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向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表示,工业机器人在技术上,例如抓取、识别能力存在差距,同时不同场景的应用还有待提升。左世全也表示,核心短板在于先进感知和控制技术落后,高端精密减速机、控制系统还依赖国外。
“未来发展的着力点,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、部件的攻关;二是紧密结合应用场景,比如工业机器人要与生产工艺等紧密结合。”左世全说。
针对技术短板,央行在近期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,鼓励金融机构推动融资、租赁、质押业务创新发展,加大对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金融支持。以企业为主体,促进核心技术研发、产业链构建、应用领域拓展和区域集聚发展。
针对行业应用短板,多地也制定了明确的路径图。河北省日前明确到2020年,工业机器人密度达100台/万人,并在新能源、汽车、电子等行业开展应用示范;陕西省西安市也在相关规划中提出以汽车、通用设备、电力装备等行业为重点,普及工业机器人应用。此外,多地在今年地方两会上明确制定了年度计划书。例如,安徽省提出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5000台以上;浙江省明确新增工业机器人1.6万台。
左世全表示,各地推动工业机器人发展,要注重以应用侧拉动和供给侧推动“双轮驱动”:一是结合本地优势产业,引导用户企业按照市场规律积极应用,而不是通过简单补贴的方式;二是需要加强机器人开发和使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,掌握关键研发及应用技术。
深度报告:立足智能制造,打造国产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
埃斯顿(002747)
智能制造**企业,未来发展可期。公司是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,主营业务包括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、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两个核心业务模块。产品覆盖了从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、本体制造到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的全产业链,构建了从技术、成本到服务的全方位竞争优势。近年来公司经营业绩保持高增长,2018年工业机器人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,运动控制系统业务快速增长,数控系统业务稳步增长,收购企业协同效应持续显现。公司预计2018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305.4万元-13027.6万元,预计同比增长0%-40.0%。
研发持续高投入,双核双轮驱动谋发展。2018年前三季度,公司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重高达9.8%。近年来该比例一直维持在10%左右,奠定了公司保持技术创新**优势的坚实基础。公司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,其营收占比从2015年的16.4%攀升至2018年上半年的48.9%。各项业务毛利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,公司盈利能力逐步提升。
积极开展海内外并购,国际化布局收效显著。公司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战略,收购英国Trio,控股德国M.A.i.,入股美国Barrett、意大利Euclid等公司,并在米兰建立欧洲研发中心,在品牌和技术上初步完成国际化布局。公司在国内并购上海普莱克斯、南京锋远、扬州曙光等企业,并购整合后协同效应明显,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自动化核心部件领域和运动控制系统、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系统方面的生产和研发能力。
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可观,智能制造大势所趋。中国自2013年起成为了全球工业机器人*大和增速*快的市场,外资品牌在技术和市场方面依然占据优势,国产品牌未来在细分领域有望得到突破。2018年工业机器人行业增速出现放缓,产量连续4个月出现同比下滑现象,我们认为行业短期的承压并不能改变机器代人的大趋势。我国自动化改造空间巨大,人口红利逐步消失,老龄化问题严重,劳动力出现短缺;叠加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,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未来发展依然可观。